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翻译技巧摭谈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海安分校普高部  汪宝玉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也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翻译以直译为主,既要字斟句酌,做到原文字字有着落,译文字字有根据;又要顾及全篇,体会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只有在难以直译时,才能酌情采用意译的方法。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所给的文字材料,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借助相应的翻译技巧,准确把握句子的关键词语及形式特点,运用流畅的语言文意把准确地表达出来,译完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那么,翻译文言文要掌握那些技巧呢?
一、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词语的意义.
文言文的释词原则是“因文释词”,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准确解释词语,决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胡乱臆断。对重要句子意义的准确把握,实质是对句中重点词语的把握,从高考题的设计来看,高考文言句子的翻译点仍设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所以复习中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归类辨析,强化识记。这是翻译文言句子的基础,也是文言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但记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面对一个模糊不清的,或者是忘记的,甚或是完全陌生的词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分析全文这个大语境、上下句这个小语境,调动词义、语法、修辞等知识积累,合理推断词语的意义 。
(一)因文释义法
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察,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示例⑴: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4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要翻译此句,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伐”在文中的意思,是关键之一。“伐”在古代汉语中有四个常用义项①“攻打”②“功业”③“砍伐”④“夸耀”。在这里如何解释呢?由文中“新有功”“常若不足”“归功诸将”可以推断“伐”是“夸耀”的意思。
(二)词汇、成语联想法。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今天见得少.但在某些词语或成语里保留着,我们可以联想有关的词汇、成语,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
示例(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4年全国高考•广东)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翻译此句关键在准确解释“越”和“促”两个词,运用词汇、成语联想,“促”在现代汉语中常常组成双音词“催促”,“促”和“催”是同义复用,此处“促”可以解释为“催”。“越”的古义保存在成语“越俎代庖”等成语中,“越”有“离开、越过”的意思。所以原句可以这样翻译:“鲁定公听说了这件是,离开坐席站起来,(命人)催车速行召见颜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