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070字。
理清思路 深层解读——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方法及解题策略
散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比较稳定的考题,在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中仍唱主角。据统计,在2009年94套中考语文试卷中,选用散文作为阅读文本的占76.5%,加上散文阅读题分值大,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因此,笔者认为在2010年中考中,散文阅读仍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散文阅读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重点落在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个层级上。下面结合2009年中考试题谈谈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及解题策略。
一、理清思路,感知形象。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把握文章意脉,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全文层次分析法。首先抓住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散文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譬如,2009年浙江宁波卷阅读陈云其《带河流回家》的第15题是:
本文有层次地写出宁波河流四个方面的特点,请根据文意将体现宁波河流特点的词语填到相应的括号中。
①( )——②历史、风物、走向——③( )——④时代气息。
这是一道理清思路与把握主要内容、筛选和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两个考点结合在一起的好题。解答时,可先找出文中的几个过渡句:“河流在带给一座城市毓秀的同时,也带来风物,带来历史和未来的走向”“河流无处不在,犹如爱意无处不在”“爱的河流便涌动了全城”“他们说:这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而另一番河流的景象,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然后进行整体组合概括,那答案就出来了:①诗意生活(或:毓秀河流);③充满爱心(或:爱的河流)。
另外,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阅读时应注意的。
其次考虑不同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角度的变化来处理;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二是语段结构分析法。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解题时,就可揣摩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譬如2009年湖北省宜昌卷阅读散文《常伴一轮明月》的第28题:
下边三句话分别是从文章②③④段的段首抽取出来的中心句,请根据相关内容提示,将下边三句话分别还原到恰当的位置。
A.月是心灵的净化剂。
B.一轮明月催发了文人的灵感。
C.月圆之夜是恋人们的天堂。
解答时,若运用语段结构分析法,其答案很快就会得出:第②段B句;第③段C句;第④段A句。
弄清了文章的脉络,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譬如,2009年河北卷阅读散文《昙花终于怒放》的第23题:
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解答此题,若弄清了文章的思路结构后,也就很容易理解昙花终于怒放这一过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二、体会情感,挖掘信息。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接着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努力挖掘出文中的隐含信息。譬如,2009年浙江省温州卷阅读周克武散文《老屋》的第11题:
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题时,可分四步:一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哪些方面的事);二是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三是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四是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挖掘隐含信息。完成了这四步,此题答案很快就会得出: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