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30字。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分类探究
对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是“考试说明”所列出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设题的一个“热点”。一般说来,“概括题”都带有依据“全文”或“某些段落”等明显的答题指向性,是比较容易找到相应的答题“有效区间”的。但在此基础上如何去进行归纳概括,写出精当的答案,却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为了便于操作,根据近年来有关试题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概括题”的题型及作答的着眼点进行了一番分类梳理。
一、要点明晰:抓住重要词句进行提要式概括
有些“概括题”,只要我们找准了题目所对应的语段,便很容易从中挑选出关键性的词句。而这“关键性词句”就可直接用作答案。
例1 (2009高考重庆卷池莉《瓷器的意味》第15题)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
阅读中,我们便可以从 “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一句抓住“陶器”一词;再从“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一句中抓住“瓷器”一词。这样,我们便可以概括出答案的第一点——“从陶器到瓷器”。
同样,我们从“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以及“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等语句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点——“从(为生活服务)实用到艺术”。
同样,从“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等语句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三点——“从粗陋到精致”。
例2 (2008高考重庆卷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第16题)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作答时,我们应首先抓住文中的“挂钟”“手表”“项链坠、台历、玩具、电脑和手提电话”“头发”“生命里”等层次“要点”,再分别从相关的“要点”中提取一些关键词语,分别进行组合,便可形成答案了——挂钟里的时间每时每刻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手表里的时间鬼鬼祟祟地行走;项链坠、台历、玩具、电脑和手提电话的时间匆匆地行走;头发里的时间悄悄地行走;生命里的时间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人和时间相依相偎着行走,并引领人走到地老天荒。
二、多点混杂:辩明差异进行分类概括
有些“概括题”的题目所指向的语段虽然比较明确,但由于相关的“点”比较混乱,难以直接从中“提取”出答案。对此,我们就得把这些“点”先综合到一块,作一番比较,再适当分类,然后按类概括出答案。
例3 (2009高考辽宁卷贾平凹《遗璞》第11题之第3小题)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阅读中,我们会注意到如下的这些与题目相关的情节:
①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
②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③“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
④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
⑤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