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8880个字。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pǔ)下发扬滋长。
B.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zhì)的热爱。
C. 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yìn)。
D.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xiān)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选出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磐石妇孺皆知杂乱无张眼花缭乱
B. 赢弱孤力无援义愤填鹰珊珊来迟
C. 怆痍一返既往截然不同迫不急待
D. 剽悍当知无愧慷慨淋漓锋芒必露
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着。(阴霾:本来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这里是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B.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抽搐: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C.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D. (贝多芬)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含蓄:这里是指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4、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的体格,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 完美旺盛忍受履行侵略B. 完善充足接受履践侵略
C. 完美旺盛忍受履践侵袭D. 完善充足接受履行侵袭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B. 仅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
C.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尊处优,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D. 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
二. 用课文原句填空
6、(1)当窗理云鬓,。
(2)未至,道渴而死。 , 。
(3)口技艺人将深夜一家四口由睡至醒,继而啼哭吵闹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时宾客的反应是: , , , , 。
(4)《木兰诗》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生活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三. 综合性学习:
7、名著阅读。
(1)了解名著的人物形象:高尔基的《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慈祥善良、热爱生活的外祖母,还有乐观纯朴的“”、执著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等。
(2)把握名著的故事情节: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其实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第一部分写,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
8、下面是关于“0”的联想。在你的眼里,“0”是什么?请根据自己的想象,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例句:“0”是一只空杯,等待你用创造的双手去斟满美酒;但对于有些意志消沉者,“0”又是一个绝望的陷阱,是他们滴滴悔恨的泪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附加题:
9、默写: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各领风骚数百年。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苍苍竹林寺,。
(5),野渡无人舟自横。
(6)赵师秀《约客》一诗,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寂寞心情的诗句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