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2、懒惰的智慧
泉州外国语中学 刘顺玉 用户名:liusy02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对人类进步的看法,学习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习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突破:
一、把握本文的结构的新颖别致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课文的整体感知予以突破。
二、辩证地看待“懒惰”为本文的难点,以课外延伸为主要方式予以引导,以讨论、分析为突破点。
教学设想:
1、安排2课时。
2、教具准备:投影仪或资料《说“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学习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外国作品,从中品味一下文章的风格、语言的表达、中记论点的确定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与中国的议论有何不同。
二、默读课文,初步领悟课文的内容、学习字词知识。
⒈注音并解释字词。
滥(lan)用  摞(luo)  疲惫(bei)  循规蹈矩(ju)
⒉理解课文中“懒惰”的意义(结合问题阅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⒈从本文找出中心论点(即作者的观点)
明确:本文论点是“懒惰激励了发明,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⒉分析本文层次
明确:全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懒惰激励了发明”,并侧重论证没有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二部分(6、7段):提出论点“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指出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⒊分析第一部分
①分析第一层(1-3段)以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进行论证。

②分析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
个别事例
⒋教师小结
作者列举了社会普遍现象和个别典型事例,摆出大量的事实,并以对比论证,充分证明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