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50字。

  《六国论》诵读教案
  一、导语
  战国末年,群雄并立,烽烟四起,七国争霸,最后秦定天下。大家知道这七国是哪几个吗?(齐、楚、燕、韩、赵、魏、秦)为什么在最后的争夺战中,六国纷纷败阵,秦却独霸天下?我们来看苏洵如何解读这段历史的。(板书《六国论》)
  二、初读,读准字音,明确断句。
  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齐读课文,划出把握不准的字音和断句不明确的句子。
  2. 教师重点点拨:
  ○1“暴霜露”的“暴”(pù)和“暴秦之欲无厌” 的“暴”(bào)的读音与区别。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yǔ)的读音。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中的“为”字的读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断句。
  三、再读,解决字词,疏通文意。
  1.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不懂得字词和语句。
  2.提醒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古汉语词典,与同学老师讨论。
  3.教师巡视,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针对问题集中的地方集体解答。
  以下知识点可能需要讲解:
  ○1古今异义词: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至于颠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重点语句翻译: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大屏幕展示巡视中发现的知识难点和重点。
  四、三读,明确论点,分析思路。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六国为什么灭亡”?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为什么“赂秦”就会灭亡呢?作者怎么说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3.有些国家,比如齐国、燕国、赵国,他们没有赂秦,为什么也被秦国灭亡了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4.教师分析点拨第一段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与两个分论点的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