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西湖的绿 课 时 第2课时,共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04年9月 日星期
(重点.难点.关键) 教 材 分 析 1、通过精读,分析重点段落,明确景物特征,理解、体味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2、理解体会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知识、能力、情感)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二、三、四段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理解写景顺序。2、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学投影片
板书设计: 灵隐:道旁古木(苍翠欲滴) 峰上树木(绿得发黑、发蓝) 小径青苔(绿到石头缝里) 绿意扑眼而来 亭旁溪水(碧澄澄) 苏堤:湖水(如烟)树木(古怪) 绿的意趣青苔(色彩、形状、布局、印象) 花港:荷叶(形状、姿态、动态) 绿的生命力 水珠(动态)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旧课读析第三段读析第四段 1.复习旧课①作者抓住了六月西湖的什么特点来写?哪一句话总领了二、三、四段的内容?②第二段主要从什么角度来写灵隐的“绿”?概括灵隐的“绿”的特点。2.读析第三段齐读第三段,出示思考题:①这一段写了哪几种景物?其中着重写的是哪一种景物?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②这一段文字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苏堤的“绿”的?③除了苏堤,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绿”?各有什么特点?④请找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3.读析第四段齐读第四段,出示思考题:①作者在花港看到的“又一种绿”是指什么? 回忆回答问题齐读第三段讨论并回答教师提问齐读第四段讨论并回答教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