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字。
略谈板书的创新设计
东莞市石龙中学 杨珍萍
【摘要】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敢于创新,设计出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板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标理念,创造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 板书 设计 创新
板书是推动教学展开的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计算机日渐广泛应用于课堂的今天,板书已为许多老师所忽视。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在课堂中板书已经不重要了。计算机的演示固然形象,但它一点即逝,也会让精彩的教学内容如过眼烟云,而板书适应着教学和学生活动思考的节奏,能引导学生紧跟教学,对课堂有深刻的印象。指出:“一个不注重板书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可能很好。”[1]忽视板书当然不好,而长时间千篇一律的板书,也会让活泼好动的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兴趣。相反,丰富多样,新颖活泼的板书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联想,便于他们牢固地掌握课堂所学。因为,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变化的关键时期,有着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好奇的特点。因此,我认为在设计板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敢于创新,设计出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板书。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学板书丰富多样,新颖别致呢?在此,笔者略谈一下数年来自己在教学中获得的体会和认识:
一、 运用对比法设计板书
对比法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主要是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思想的,在教这种课文时,我们便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板书。通过形象的板书,突出对比两方面的异同,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写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三个特点来表达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歌颂和留恋。在教学中,可以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特点作对比来设计板书,突出北国之秋“味”的不同,前后两个“味”字相互照应,既醒目,又突出了教学中心。板书设计如下: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味 味
南国的秋:慢、润、淡
又如小说《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将人物前后语言,神态和行为作了鲜明的对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的残害及世态的炎凉,在教学中,我便依据文本的这种写作特点设计了如下板书:
中举前 中举后
范进 穷困潦倒 荣华富贵
胡屠户 骂:现世宝、尖嘴猴腮 赞:贤婿、才学高、品貌好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是天上的星宿
张敬斋 漠不关心 前来拜会、送房、送银
(腐朽的制度、丑恶的灵魂)
这种板书,用简洁的语言加上必要的线条,把主要人物前后的言行神态清晰地展现出来,既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的展开,又勾弦提要地引导了学生学习鉴赏。
二、巧用线条符号设计板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