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青岛三十三中 李云飞
教学目标: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每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却有所不同。有的人轻视生命,稍有不顺便放弃生命;有的人挥霍生命,用生命去博取一时的快感和放纵;也有人善待生命,虽历经磨难也百折不挠,让生命散发出了无限的美丽。
香港有位女作家杏林子,她患有重病,倍受折磨,却写出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关于生命,她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
1、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糟蹋、庸碌、辜负、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2、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1)个人练读,指名朗读
(2)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从音准、音高、语速、感情、注音等方面评价)
3、感悟内容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引发了对于生命的那些思考?三个事例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品味探究
品味赏析语言,找出作者写得精彩的的语句,读一读,析一析。
1、朗读品味
对于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要注意重音和感情,读出你对句子的理解。
个人品味,练读,全班交流。
例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加点的字,表现出了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应该重读)
2、探究赏析
分析一下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词语的表达作用等方面入手。本文主要从词语的表达作用方面入手,也可以试着去掉或者用别的词语替换,看一下表达效果有无不同。
例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冲破”一词充分的写出了种子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一词写出了种子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生长的努力和抗争,而“倔强”则无法充分的表达这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