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660字。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建民          校对:王君  陈亮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侪(jì)辈    恪(kè)守    粳(jīng)米   戛(jiá)然而止
  B.傣(dǎi)族   龃龉(yǔ)    纨(wán)绔   波诡云谲(jǔ)
  C.砧(zhēn)板  踟(chí)躇   鞭挞(tà)     潸(shān)然泪下
  D.联袂(mèi)  菜畦(qí)    譬(pì)如     呶(nǔ)呶不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九嶷山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极富情致的活动,使人永志不忘。
  B.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暇接,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C.“妈妈,打人是不对的,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你不能打人!”说话的那个小朋友语气极其郑重其事,应该是幼儿园老师教育他们时用的口气。
  D.多数时间封闭训练,两场热身赛全不对外公开,就连队员接记者电话也战战兢兢:正在成都备战亚洲杯的女足成了神秘之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各个部门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B.我国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号”开赴南海,担负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护渔护航,同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D.上千名中国留学生在马德里市中心的西班牙广场举行游行集会,反对西藏分裂,抗议西方某些报刊、电视台和媒体歪曲报道西藏暴动事件。
  4.为下列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又仿佛是一块块耀眼的黄金
  ②油菜整块整块地铺在大地上
  ③油菜花在四周里舞动的时候
  ④那种芳香让人想到雅致,想到端庄,想到优美的舞姿
  ⑤仿佛江南女子晾晒的方巾
  ⑥就有股色彩的芳香浓浓地灌进了周庄
  A.③⑤①⑥②④
  B.③⑤⑥②④①
  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⑥③④⑤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
  通感得“道”
  “妙”,在中国古典哲学、文论、画论、书论中是一重要范畴,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关键词。“妙”的涵义有一个渐变历程。先秦时期,它偏于哲学内涵,到了汉代,开始转向审美领域,成为美中见真、诗中观道、 “妙语”开“天”、“笔补造化”的独特范畴。“妙”的本质是艺术通“道”之代言。它借助于美学的形式,最终走向“道”的哲学家园。所以,通感可以得“妙”其实也就是通感可以得“道”。“道”在我国古代一直是哲学的中心概念和最高范畴,享有万物本体的尊严,是哲学所欲洞穿的根本问题。所以,通“道”意味着通感深层的确存在有一种“哲性”品质。
  通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现象。如果我们把“通感”放在中国诗学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其“通感可以得道”的哲性品格就会显得更为清晰。我们知道,艺术是“情”、“思”的表征。其中,个体的情与思直接受制于群体的情与思,受制于“集体无意识”、“民族精神气候”、“民族心理传统”。我国“民族心理传统”中有一种与自然万物和和相处的“和”的思想意识,它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之上。最高的“和”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潜在或显在的意识制约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艺术家和诗人也不例外。并且,诗人还是民族精神气质的最高代言者。当其身处艺术状态,往往会超越小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