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7道题,约8420个字。

  四川眉山青神县2009—2010学年下期七年级检测卷
  语文
  命题人:青神教研室曾曦阳2010年6月
  题号 第Ⅰ卷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你务必按要求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所在学校等相关内容填写清楚。
  2.本试卷120分钟完卷,满分120分,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2页)9个小题,共18分;第Ⅱ卷(2~8页)18个小题,共102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得分 评卷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栅栏(shān)抽屉(tì)殷红(yān)锲而不舍(qì)
  B.伫立(zhù)崔巍(wēi)徘徊(huí)鲜为人知(xiǎn)
  C.妍丽(yán)胳膊(ɡē)羁绊(jī)脍炙人口(huì)
  D.狂澜(1án)怠慢(dài)落难(nàn)养精蓄锐(x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鞠躬诚肯锋芒毕露疲惫不堪B.携带仰慕浑身解数姗姗来迟
  C.臂膀羞愧家愉户晓息息相通D.家眷坠落海市蜃楼叱吒风云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2)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而出。
  (3)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4)假定我现在还像我初上岸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品。
  A.温和蓦然恬静必须B.暖和蓦然寂静必需
  C.柔和赫然寂静必需D.柔和赫然恬静必须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肝脑涂地。
  B.我们班上的小聪因为最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耀武扬威。
  C.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6月1日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最后一个儿童节。
  C.在我们的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6.与下面的话衔接最顺当的一句是()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请比较阅读《伤仲永》和《孙权劝学》回答7~9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B.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学位的最高级别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不知木兰是女郎
  C.不使学蒙乃始就学D.自以为大有所益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9.下面对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乙文吕蒙推辞学习的原因是“军中多务”。
  B.甲文和乙文内容的相同点:都写古人学习。
  C.甲文和乙文内容的不同点:甲文的方仲永天资聪颖而后来不继续学习而落后;乙文中的吕蒙原来不愿意学习,在孙权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而进步。
  D.在写法上,甲文借事说理,第二段叙事极为详尽;乙文记事简练,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