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题,约26850字。  第一册 第一单元阶段测试(新课标)
  一、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绮丽 涟漪 风光旖旎 犄角之势
  B. 裨将 睥睨 稗官野史 纵横捭阖
  C. 匮乏 溃败 功亏一篑 振聋发聩
  D. 皈依 龟裂 规行矩步 瑰丽多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觐见 含辛如苦 竞赛 南柯一梦
  B. 缔造 遍体鳞伤 诅咒 忧柔寡断
  C. 渲泄 惟妙惟肖 蓊郁 察言观色
  D. 黯淡 闲情逸致 厮杀 愤世嫉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此之时,严武病逝成都,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被迫于衰朽之年,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   异乡,兼以政治上屡遭排挤,心境自然凄苦异常。
  ②在元旦联欢会上,他   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唱歌。
  《琵琶行》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杰作,   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A. 作客 推托 问世 B. 做客 推托 面世
  C. 做客 推脱 问世 D. 作客 推脱 面世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迎合高考,一部分老师常常将一篇完整的美文肢解。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知全豹。
  B. 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C. 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D. 好在我身无长物,就带了那管秃笔,跑到了上海,东涂西抹,藉资糊口。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就在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城乡之间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相互隔绝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造成的恶果。
  B.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给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发展。
  C.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很英勇呢?从历史记载看,并不是这样。
  D.“网络小姐大赛”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透过表面的轰动效应,人们又不得不对这场大赛的实质产生质疑。
  6. 下列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的实力。
  B.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喜欢与否,而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C. 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你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高考是人生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地迎接和应对呢?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唐代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们分别是浪漫主义流派和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王维和孟浩然并称“王孟”,都是山水田园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都是边塞诗人。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唐代以后(包括唐代)的诗歌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D.《资治通鉴》、《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司马光、柳宗元、沈从文。
  二、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圯上老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古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