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字。

  耐岁耐寒存苦节,故于冷境发枯荄——再读柳如是之《月夜登湖心亭》
  山东青岛 曹春梅
  月夜登湖心亭   
  柳如是
  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
  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驱车登远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山崖上的野百合,它们洁白雅致,秀丽挺拔。一枝一枝花束开放得饱满灵动,精神抖擞;可有谁知道,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跟杂草一模一样。如同作者柳如是出身勾栏,命薄身贱。可是百合终究不是野草,只要水分、阳光合适,百合一定会开花,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柳如是同样如此。公元1638年和公元1639年,也就是崇祯十一年、十二年,她以名妓之身,倚李贺之才,怀屈子之志在举国烽火的狼烟中刊刻了两部诗集《戊寅草》和《湖上草》。《月夜登湖心亭》即是《湖上草》中重要的一首。
  西湖风光温媚俏丽,有“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之说。首联“碧草河西水上亭”写的就是湖心亭,它是杭州西湖湖心小岛上修建的一个亭子。如果说西湖如美人秀面,那么这湖心亭就是眉心上的痣一点。古人有游湖赋诗的习惯,像湖心亭这样的胜景更是不能不游,不能不赏。不过,大多数的妖童媛女,士子名流会选择在白天热闹时分观赏它“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景,作者独选了“月夜“时分。董遇说,读书须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赏景其实也应在三余。晚晴时分,明月如洗,清虚空灵,白天的喧闹渐渐沉静,人的心灵渐渐淡出尘世喧嚣,此时才有机会用心灵品味碧波荡漾的情致,用真性情沉浸在“和烟和月复空冥”的灵动中。所以此诗先在时间的选择上较同类诗歌胜出一筹。 
  首联从视觉上写西湖春景。下有碧草流水,上有烟月迷朦,这本是美景。但是作者的心情却从湖光山色中走开去。
  转入颔联中听觉的描写。湖面上,一支芙蓉曲清清泠泠的弹唱着,这声音在空旷的天地中别有一番情致。突然弦断了,冷月无声,只有湖面上碧波依旧在荡漾,但即使是碧波如金,在这月夜里也渗入了残曲的悲凉啊。仰望青天,月色如洗,晴空朗朗,湖边堤坝上的杨柳婀娜多姿,妩媚可爱。此情此景多么像杜甫曾经吟咏过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啊。想到杜甫,作者不禁想起杜甫流传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仅长江滚滚来”。
  与杜甫的时代已隔近千年,但杜甫当年登高可谓“常作客”“独登台”“艰难苦恨”潦倒落魄,作者柳如是虽没有与杜甫一样的身世,但人生遭遇到的不幸又与杜甫何其相似。如果说杜甫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柳如是何尝不是如此。写这首诗歌时,她才高貌美,与明末诗坛殿军陈子龙相爱,却为陈妻所不容。如果说杜甫生活窘迫,孤苦漂泊,尝尽以舟为家的艰辛;柳如是亦在江南被卖为娼,独居画舫,浮家泛宅。如果说杜甫惨遭安史之乱,国难家愁集于一身,柳如是所身处的明末也有农民起义军和建州女真对明廷频频进攻。同是天涯沦落人,面对同样的月夜水涌、水天相接的图景,柳如是自然而然会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杜甫,想起九百年前,他站在水边吟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只是春如旧,景依旧,那忧国忧民的人在哪里呢?在崇祯十二年这个内忧外困的动荡年代,有谁还会像当年的杜甫一样,面对滔滔江水这样壮美的景象,一颗关切天下苍生的心为国为民欢喜到极点,也忧虑到极点了呢?极目远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