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80字。  汉语的词源和理据
  一、词源、语源、理据、内部形式
  (一)词的理据(motivation)   
  对于“理据”的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指“词语为什么具有某个意义的理由和根据”(严学宭,1979),也即事物得名之由。这是最为概括的说法,但在具体所指的范围上,各家又有不同的理解。
  1.理据是指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可论证的。如“理据就是词的声音和意义的内在联系”(严学宭,1979)。
  2.理据既包括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也指符号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既可指旧有符号与新产生的符号之间的语音、语义联系,也指符号的构成部分(就复合词而言)与词的整体意义之间的语义联系,这种联系是可论证的。黎良军有过类似的说法,他说“词的理据问题,可以包括词的音义联系、词素义和词义的联系两方面的内容”(1995)。
  3.理据是语言的自组织过程中的一个规律。“广义理据是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存在、发展或消亡的动因、理由或根据,它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狭义理据则专指语词理据”,即“指语词发生、变异和发展的动因”(司富珍,1998)。
  我们所理解的理据是第二种含义。换句话说,理据就是联系,就是使词语的形式和意义产生一定的必然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以及联系的表述形式,就是我们要着力挖掘的东西。
  (二)词源(语源)
  当代汉语词源研究继承了这两个学术渊源,既注重书面材料,又辅以方言材料佐证,语音和语义并重,以“探讨语言中的词在发生时的状态”(王宁,2001)为主要任务,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一个词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的词有什么关系。
  2、一个词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式。
  3、一个词可追溯的最古的意义。
  4、一个词的原始形式与最古意义之间的联系:(1)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联系,事物命名的理由和根据;(2)词的书写形式和词义的联系。
  5、一个词的形式(语音及其书写形式)与意义的演变及其结果(张志毅,1991)。
  我们将前三个方面的研究归纳为“来源”,第四个方面的研究归纳为“理据”,第五方面的研究归纳为“变化”,构成词源研究的三大块。而更主要的是前两方面。
  (三)词源与词的理据
  对于理据与词源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认为,理据从属于词源,理据研究是词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前文所述张志毅之说。
  第二种理解认为,理据就是词源(也等同于词的内部形式),词源就是词的得名之由。如张永言认为,洪堡特所提出的内部形式,就是词的词源结构或词的理据,即指以某一语音表达某一意义的理由或根据,研究它的目的就在于阐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获得这样那样的名称(张永言,1981)。在这个意义上,理据和内部形式是等同的,也有学者称作词汇结构。
  第三种理解认为,理据是和词源并列分立的概念。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毕竟分属于不同的范畴:词源重在考察词的出处和历史来源,而语词理据作为语言自组织过程中一个独特的变量起着使语言由无序走向有序的作用,因而关于理据的研究就决不限于语词起源的考究,它是一个具有自身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司富珍,1998)。
  我们是在词语这一层面上来限定理据这一概念,并把它视为词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源研究既要考察词语的出处、意义和变化,又要探讨之所以形成这种意义的促动因素。词语的理据作为一种性质,是词语广泛具有的性质,是隐匿在词的背后的、词之所以形成的一种思想动因。由于历史的久远,很多词语的理据无从查考,但并不等于说这些词没有理据。原始词是否有可以查考的理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