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5道题,约5590个字。
濉溪县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9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②,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③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
⑤,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
⑦,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⑨诗言志。我们可以从《破阵子》中的“,
”明白辛弃疾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7分)
回眸过去,我们曾走过多少个百花争艳的春天,烈日炎炎的酷暑,( )累累的金秋,寒风刺骨的严冬,这其中有道不尽的辛酸苦辣。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亲身体验,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起伏多变,阴晴无常。而自我调整心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tǎn)荡地面对人生是尤为重要的。即使是枯燥乏味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妙趣横生。我们扬起风帆的生活,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航行。我们勇敢地接受阳光的抚摸、风雨的( ),让心灵得到净化。我们坚信,雨后见彩虹,生命之舟将驶向成功的彼岸。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tǎn ( )荡 抚( )摸
(2)下面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更正。(2分)
酷署:¬¬ 改为 枯躁乏味:改为
(3)“浩瀚无垠”中,“垠”的意思是(1分)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3.综合实践。(2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是智慧的化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一代又一代后人传诵。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将使你找到前进的动力。
班里准备以“我与英雄争锋”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4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苗青)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扣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选自《中学生文摘》)
4.第①段划线语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例如“”这个动词以及“”这个比喻就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掩门的轻柔,从中既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也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父亲的。(4分)
5.第⑤段中说“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请从文中概括出作者所“读”到得内容。(4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