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270字。  台前一高2010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韩长洲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自己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尚书•舜典》最早写道:“诗言志,歌永言。”后来,《诗大序》作了这样的发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较之《尚书•舜典》进了一步,把“志”同“情”联系起来,指出了无论是心中的志,还是言志的诗,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即感情激动的产物。
  人各有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水管流水,血管流血,不同的诗人表达着不同的志向。
  志当存高远。诚然,一个战士可以不是诗人;但一个诗人,则应该是一个胸怀大志、同人民一道呼喊着前进的坚强战士。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战士本色的诗人,实在是太多了。为了自由,宁愿抛弃爱情,献出生命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是战士;宣布“我是剑,我是火焰”,我是“决死山哨兵”的德国诗人海涅是战士;发誓“要起来反抗世上暴君”的英国诗人拜伦是战士;被马克思誉为“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的英国诗人雪莱也是战士……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上,更是不乏其人。单是参加过保卫祖国、反抗异族侵略和统治的斗争,就有辛弃疾、文天祥、岳飞和秋瑾等等。在今天,作为新中国的一个诗人、诗作者,应该立下的最大志向,就是要继承并发扬屈原、杜甫、李白和白居易以来的那些富有人民性的诗人的光荣传统,融“小我”于“大我”之中,融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感受于人民的情感之中。
  一切优秀的诗歌作品,都应该是时代的产物;一切优秀的诗人,都应该用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当时的时代精神。这是“诗言志”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所谓时代精神,就是一定历史时期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革命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具有的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的感情、要求、意志和理想。我们称杜甫为“诗史”,正是因为他以沉郁悲愤的笔调,真诚地抒发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时的人民之情;我们称郭沫若《女神》具有时代意义,正是因为诗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相适应,充分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五四”以来六十多年间,许多诗人都把诗歌作为炸弹和旗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的战斗作用;他们常常从时代的高度和新生活的深度出发,来观察、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诗深深地打上了现实生活的烙印、时代的烙印。
  1.下列对“诗言志”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言志最早在《尚书•舜典》提到,它历来被我国诗人看作是指导自己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B.“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是《诗大序》中对“诗言志”的进一步阐述,它说明了诗是抒情言志的产物。
  C.人各有志,不同的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之中表达着不同的志向。但一个诗人,则应该胸怀大志,成为同人民一道呼喊着前进的坚强战士。
  D.一切优秀的诗人,都应该用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当时的时代精神。这是“诗言志”的一个基本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同的诗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心态和感情,但水管流水,血管流血,他们都是借助诗歌来表达的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的。
  B.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战士本色的诗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自由和爱情,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C.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上,不乏具有战士本色的诗人。辛弃疾、文天祥、岳飞和秋瑾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D.作为新中国的一个诗人、诗作者,应该融“小我”于“大我”之中,融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感受于人民的情感之中。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优秀的诗歌作品,都应该是时代的产物。凡是紧跟时代步伐,反应时代内容的诗歌都是优秀的诗歌作品。
  B.只要能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当时的时代精神,就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最基本原则。
  C.哪些优秀的诗人之所以优秀,原因就在于他们紧紧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抒写了丰富的现实生活。
  D.“五四”以来的许多诗人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的作品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