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680字。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集注
  A
  1、安步当车
  解释: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正例】我喜欢安步当车。对我来说,悠闲自在地在优美的环境中、在寂静的石板街巷里,走走路,散散步,那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错例】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句子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这里用“安步当车”显然违背了文句的原意,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2、安土重迁
  解释: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正例】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很多人移民,作出牺牲。中国自古以来安土重迁,中国人的故乡情结也最为浓重。他们为了国家的建设,仍忍疼含泪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错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B
  1、百里挑一
  解释: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正例】焕萍姑娘不仅模样儿百里挑一,还积极上进,担任着村里的妇联主任。
  【错例】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本项的意思是“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而“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极其缺乏” 。 “百里挑一”的意思显然不适合语境。它与“极其缺乏”无法并列。)
  2、半斤八两
  解释: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正例】你们俩呀,半斤八两,差不多,表现都不是很好。
  【错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里用来赞美陕西、江南剪纸的风格,感情色彩不协调。)
  3、筚路蓝缕
  解释: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正例】十月革命是无数社会主义者筚路蓝缕、苦心求索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开辟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新时代,但绝非尽善尽美的标志。
  【错例】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误解词义,望文生义。)
  4、别无二致
  解释:没有两样;没有区别。
  【正例】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错例】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 “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
  5、别无长物
  解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正例】那天,有很好的太阳,我们三个人,从头发到衣服都滴著水,除了身上的湿衣服以外 ,三人都两手空空,别无长物。
  【错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别无长物”意思是“除此之外,空无所有”,指物质,非才能。不能张冠李戴。)
  6、冰山一角
  解释: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
  【正例】广州真实的闲置地块的数据再次表明,国土部艰难调查了解到的1457宗闲置地块,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错例】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
  7、不刊之论
  解释: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正例】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字字珠玑,见解独到,堪称不刊之论。
  【错例】他的这篇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简直就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指文章时应该是字字珠玑、不可修改的好文章,而不是“狗屁不通”的文章,显然说话人是把“刊”理解成了“刊登”,认为“不刊之论”是“不好到不能刊登出来的言论”了。)
  8、不足为训
  解释: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正例】韩国政府在筹建期货市场时派出了大批人员到国外考察,包括对日本期货市场的考察,但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模式不足为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