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5000字。  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云南省最后一卷
  湖北省松滋市第四中学 周志军
  双向细目表
  题号 知识要点 难度系数
  1 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0.6
  2 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0.65
  3 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0.53
  4 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 0.50
  5 本题重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0.63
  6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0.55
  7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0.68
  8 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0.43
  9 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0.48
  10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0.50
  11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0.60
  12 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情感的能力 0.67
  13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0.80
  14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和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0.70
  15 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路和小说内容把握的能力 0.60
  16 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0.58
  17 考查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 0.53
  18 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0.63
  19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0.67
  20 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0.54
  21 作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发难(nàn)     折腾(zhē)     折耗(shé)     不谙世故(yīn)
  B.畸形(jī)      机械(jiè)       破绽 (zhàn)     伺机报复(sì)
  C.谂知(shěn)  流岚(lán)     濒临(bīn)     三缄其口(jiān)
  D.炽(zhì)热   痉挛(luán)    桎梏(gù)      咫(zhǐ)尺天涯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A. 不谙(ān)世故B.机械 xiè D.炽热chì
  【答案】C
  【命题趋势】考查的重点是以3500个常用词为主,主要是多音字、异形音同字、形近异读字和社会生活中常见、常用但仍读错的一些词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w.w.w..         
  A.我觉得张艺谋还抓不到商业电影的重心,他是用了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所以他前面几部商业电影我很不以为然。
  B. 曹丕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无疑要算是几千年中少有的大真话之一,以至于大家全无力反驳它,心悦诚服地将它作为批评史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
  C.《孔子》预告片中,一个壮阔激烈的春秋乱世大时代已纵览无余,一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孔子形象呼之欲出。
  D.当时的我们自以为很前卫,曾几何时,我们这拨人也成了主流,当年的先锋很快就变成了后卫。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成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特别是注意从词语与语境之间的使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特定情境等方面加以判别,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轻视意)。与语境义相符合。 B. 存而不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属望文生义。C.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泛指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D.曾几何时: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答案】B
  【命题趋势】熟语考查的错误项,现主要涉及成语与语境矛盾或重合两个方面,其中以矛盾型为最常见,包括语意、感情、对象、场合、范围多方面的差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年8月8日将有望成为全民健身日。在这一天,公共体育设施将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并免费提供健身指导服务。
  B.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营养已经消耗殆尽,血糖浓度处于偏低状态,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导致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症状。
  C.在为期5天的第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吸引了来自美、英、法等1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20多个省份的2000多家企业。
  D.“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高频信号: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和并列短语。A“公共体育设施”“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应为出现精神不振,甚至低血糖休克;C成份残缺;删除“在”和“上”。
  【答案】D
  【命题趋势】试题中所选用的句子,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句,以规范用语为出发点,不会出现偏题怪题。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是解题钥匙。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位人称“玫瑰花”的三小姐出场便是不凡,“修眉俊眼,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她组织过诗社,“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      。      。      。
  ①王夫人受冤时,是她站出来代为洗雪。
  ②她兴利除弊,“精细处不让凤姐”。
  ③王善保家的肆虐行恶时,又是她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
  ④在《红楼梦》众多的女儿形象中,探春的确是一朵又红又香、只是刺戳手的玫瑰花。
  ⑤迎、探、惜三姐妹中的佼佼者当推探春。         
  A. ⑤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⑤   C. ⑤③①②④   D. ④②①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注意用排除法。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同时,注意语言标志。全段总分总,中间先正面后反面,注意③中的“又是”
  【答案】D
  【命题趋势】本题型在高考中将仍然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仍然以“复位题”和“排序题”为主,并且会将“简明、得体”知识融入题中;设题时会考虑到句式、对象、情景、音韵乃至风格等东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酒后驾车为何屡禁不止
  酒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酒”在为人们带来兴奋、快乐和成功的同时,亦为人们带来沮丧、痛苦和悔恨。和平年代,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头号杀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近5年的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每年竟达1.09万起,造成4054人死亡,1.16万人受伤。可见酒后驾车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程度,已经位居其它各类交通事故之首。然而,酒后驾车事故如此之多,危害之大,又为何屡禁不止呢?
  中国人自古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几乎各种场合都离不开酒,“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千杯万杯不醉的“酒国英雄”大有人在。先干为敬,敬酒必喝,宾主双方喝得尽兴方能表达各自诚意,有车族面对这热情的酒杯总是难以拒绝。
  酒精依赖症也是酒后驾车屡禁不止原因之一。酒精依赖是一种精神障碍,有的人天一亮,眼睛一睁,一清早第一口就是酒,天天都依赖酒,慢慢有了“酒瘾”。这些人缺乏自控能力,饮酒愿望强烈,饮酒后马达一踩,驾车就走,而忽视了交通安全。酒精既非毒品,也不是精神药品,这使得很多人忽视现行交通安全法规。
  酒后驾车的违法成本过低及制约方法有限也是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有些人明知酒后驾车属于违法,且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可为何仍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呢?第一,侥幸心理使不法者以身试法。相当一部分驾驶人自认为车技好,喝点酒对行车安全无妨,甚至会开得比平时好;有的人自认为自己海量,喝那么一点酒,比没喝时还清醒,于是就忘乎所以。第二,虚荣心理使某些人铤而走险。周末、节日在亲戚朋友面前显“身手”是当今社会的时尚活动。有车族为了显示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