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90字。
创新作文高招:巧用“要素变换法”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创新能力,我拿《假如世界失去了绿色》这个作文题目给我的学生写。结果,很多同学写成“污染环境,失去绿色——带来灾难性后果——加强环保,呼唤绿色回归”这种立意和结构都趋向雷同的文章。于是,我便运用“要素变换法”指导同学们进行创新作文的训练。
什么叫“要素变换法”呢?记叙文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把这四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有意识地进行改变,写出来的文章都会与常规记叙文大为不同,因而具有别样的趣味。就以上面的作文题目为例,看看同学们是如何运用要素变换法进行创新构思的:
一、改变文中主人公。我们写作文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这样当然可以,但人人都这样,作文就会显得千人一面。假设文中的主人公是另一个人(物),作文就多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在这次作文讲评课上,我把这种变换主人公的方法教给同学们后,大家茅塞顿开,纷纷给自己作文的主人公假想不同的身份。应玲玲说:我假设自己是人大代表,去参加全国人代会,讨论失去绿色后的国策。周智芝说:我假设自己就是地球,我要向人们谈谈我失去绿色后的感受。王林说:我假设自己是一只失去绿色后的小野兔,我要写自己如何为寻找食物而奔波。罗璐说:我干脆假设自己就是绿色,我躲起来后,看人们是如何着急地想把我找回。
二、变换时间。我们写作文时有种不自觉的习惯:总是从自己所处的时代来写作文,这样无意间就限制了作文的范围。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变换时间要素法来创新构思我们的作文。吴江焕说:假设世界失去了绿色的时间不是现在,而是“人类的史前文明”时期。他说文中的自己找到一张光碟,里面压缩着史前文明失去绿色从而走向灭亡的情景,于是意识到保护绿色的重要性。罗攀攀说:我要把失去绿色的时间定格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我要写在失去绿色后,人们如何利用高科技解决因此而碰到的种种难题——如何合成食物,如何生产氧气等——难以想象,人类在高科技时代研究的最尖端的问题竟然是如何活下去,因为绿色失去后,许多现在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都变得非常成问题。
三、变换空间。跟变换时间一样,空间的变化也同样能让人看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陆小龙说:我要假设自己不在地球,而是在另外一颗星球,见到地球失去绿色后,我会想——千万不要成为另一个地球。梁婉琪说:我不用走那么远,我只假设自己是一个地球上的旅行者,从赤道往北走,我将会看到失去绿色后地球表面变成了沙漠,美丽的草原变得沙尘蔽天……
四、变换事件。这个不多讲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文选材。同学们选的材料不一样,作文就有看头;如果写的内容都一样,就像讲评前我班同学们的作文,千文一面,让人大倒胃口。
也许会有同学问,老师,这种变换要素的构思方法是不是只有想象作文才可以用啊?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不信我们拿一个中考作文题来试试:
题目:想飞就能飞起来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试试看:
我们先变换主人公:一只笨鸟,一只有梦想的风筝,一个不太聪明的孩子,一张看似百无一用的废纸……
我们再变换时间:飞机诞生前,科技发达的未来时代,充满梦想的年少时候,生病时的一个希望……
我们再变换地点: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在重力只有六分之一的月球上或重力更小的不知名星球上,在梦里……
不去一一列举了,同学们想想,这种构思方法对你打开作文思路是不是很有帮助?不过大家千万别滥用,一定要仔细审题,看看题目要求里是否允许你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再看下面这道中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有人说,相处怎么这样难;也有人说,相处其实很容易。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
请你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
能不能用要素变换法构思这个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请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人与人相处”。所以我们的要素变换法就要有限制地使用了。
变换主人公:与动物、植物间的相处是不符合题意的,但只要是人,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与同学相处,与父母相处,与残疾人相处,与陌生人相处……虽然有所限制,也够你七十二变了。
变换时间:由于要求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时间的限制比较紧,写作时我们就不可古代、未来地随意变换时间了。
变换地点:在学校里的相处,在家庭里的相处,在绝境中的相处……
要素变换法,不是乱变胡变。变换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只是让我们对同一个问题或现象,能够从不同的时空角度去观察它,让我们能更进一步地看清问题的本质。所以无论如何变,都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变换写的内容。那种没有自己思想的,纯粹为了材料的出新而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上的变换,不是真正成功的要素变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