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60个字。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复习
石垠
一、 文言文阅读:
1、 曹刿论战
本文选自《左传》,为一篇记事散文。《左传》是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齐师伐我:讨伐攻打。公将战:将要准备。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划考虑。又何间(jiàn)焉:间,参与。焉,呢。
肉食者鄙:浅陋,无知。未能远谋:没有长远的计谋。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倒装,宾语前置。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专,独自专有。
遍:遍及,普遍。福:保佑、赐福。孚:信任。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狱:诉讼案件。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察:明察。这里指把每个案件弄清楚。必以情: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虽:即使。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可以。以:凭借。从:跟随。鼓:击鼓进军。败绩:大败。
驰之:驾马车追逐。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逐:追赶。既克:已经战胜。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
再:第二次。衰:衰弱。竭:尽。测:推测。惧:恐怕。伏:埋伏,伏兵。靡:倒下。
曹刿是个谨慎、智勇双全的人,他有卓越的军事远见、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谋略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重视选择有利的时间作战。明白“取信于民”是获胜的关键。
本文还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手法,如曹刿对“乡人”的对比、与鲁庄公的对比,来证明“肉食者鄙”的断言,借此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更充分的表现。
鲁庄公是个急功近利、驽钝浮躁的人,但他却能虚心纳谏,不主观武断。鲁庄公的性格更有力地反衬了曹刿的机敏持重。
表现曹刿积极迎战的词语:“请见”。
爱国将领:张自忠,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最高将领,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本文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集,为国别体史书。又名《国事》、《事语》、《修书》、《国策》、《短长》。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刘向,字子政,沛人。《战国策》的“策”同“册”。“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一般是下对上;“谏”,规劝别人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