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60字。

  从高考语文试题看中学修辞教学的走向
  李文章
  修辞是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四大分支(读写、语法、修辞、文学)之一,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修辞?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这部论著里,把纷繁的修辞现象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他说,消极修辞就是“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积极修辞则是“注意在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同一切艺术手法相仿,不止在概念上明白地表达”。换言之,消极修辞要求的是语言通顺、平匀、准确,而积极修辞要求的则是语言的形象、生动、鲜明。简而言之,“修辞是教人如何把话说得更好。”(《叶圣陶语文教学论文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显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修辞教学更加强调修辞手段在语境中的动态表现,强调体会修辞手法在言语表达中的效果,注重修辞方法对文本意义理解和情感体验的作用,注重对修辞言语形式的品味和鉴赏,注重修辞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2007年《考试大纲》又有新的表述:(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2)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这一考点隶属于“表达应用”。就是不考查名词术语,而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检验考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要求是2007年高考变化最大的知识点。所谓“准确”,是指表达的内容要符合要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鲜明”,是指表达的主题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所谓“生动”,是指语言表达要具体或富有文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所谓“简明”,是指语文没有赘余的语句,语文没有歧义;所谓“连贯”,指的是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所谓“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是最为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准确、鲜明、生动”是更高一级的能力要求。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考语文试题对修辞的考查已从修辞概念的机械记忆转变为注重学生对修辞概念的理解,对常见修辞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1.在语言表达中考查。如仿写句式、拟写对联、根据具体语境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或一段话、拓写句子、根据图画或图形展开联想运用修辞手法写一段话等等。
  【试题再现】(2007年全国Ⅰ卷第20题)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对偶修辞运用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考题解析:本题是开放题,根据要求写句子,语言要通顺,比拟、对偶修辞运用要恰当。
  参考答案: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
  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试题再现】(2007年浙江卷第22题)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语言连贯、得体的能力。
  参考答案: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2.在诗歌鉴赏中考查对修辞概念的理解。诗歌鉴赏中,一般涉及到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辨析及其作用的理解。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和抒情方式;对诗歌运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鉴赏,首先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内涵, 然后重点关注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它的表达效果。
  【试题再现】(2007年重庆卷第13题第1问)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轮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