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个字。
雷电颂
天津三十五中康健
【说教材】——教材分析
1.课文简析
《雷电颂》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单元导学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建议是“加强朗读,注意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2.探究问题
这篇文章想象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之间伟大的自然力疾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浪漫主义的激情。
【说目标】——目标确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
2.根据语句内容有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说重点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
难点: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说教法】——教法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