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个字。
《背影》教案提纲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课前准备
六、教学课时安排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入题
2、走近作者
二、听录音,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检查预习,解决生字新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问题,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现的四次背影的位置及作用。
五、小结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重点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旧课复习
三、用多种方式诵读
四、问题探讨
1、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外貌、动作、语言
2、再现父亲送我上车的情景,讨论细节问题。
3、感悟文末“背影”的含义。
4、理解作者四次流泪的不同之处。
五、小结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背影》教案设计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2、课文所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教学依据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文中各种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