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设计
皖肥西丙南中学 张小军
【教学目的】
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
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
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
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
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导演说戏点评法。
3.人物形象剖析法。
媒体设计
1.播放电影片断。
2.配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令世人顿时惊醒。今天我们在宣传画廊里也可以找到“一切为了孩子”的誓愿,颇让人欣慰。施洋生的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而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此剧本导演的同名电影,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施洋生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板书课题及作者)。
(解说:根据学生关注同龄人群体这一心理特征,由“孩子”为话题切入,激活学生研习课文的热情。一并引出原剧本作者及电影导演,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搜集。)
二、解题
1.简介电影文学剧本特点(见卡片①)。
(解说:先介绍电影文学剧本的特点,以助于学生掌握品味文学剧本的标尺,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
2.介绍剧情梗概(见教材注释①)。
(解说:为学生理解故事场景,剖析人物形象做张本,并为揭示课文主旨“一个都不能少”的内涵做铺垫。)
3.揣摩:根据对剧情的了解,读本文的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
(解说:请学生在反复揣摩重读音节的同时,加深对剧本指向的理解。)
三、研习课文
1.具体研习。
(1)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看本文写了哪些画面(尽可能用四字词回答)。
(解说:本文依次出现的画面有:摄制节目、观看电视、师生相见、采访捐赠、挥手送别等。通过此项训练,既梳理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以上画面在描述方面有什么特点?
(解说:由对画面的概括自然过渡到对其特点的评价,强化了对电影文学剧本特点的把握,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赏析。因为电影剧本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一切都化为画面和动作,容易给人留下事无具细的烦琐平淡的印象。有必要在此方面,根据学生的理解作以引导、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