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应急作文与考试方法
考试作文要谨慎立意
立意是写作前的总体设计,它决定着主题的方向和目标。只有立意正确、深刻、新颖、观点 才能被人们所肯定、接受,才能对人有所启发,有所教育,从而完成写作的最终目的。
首先,立意要正确。
作文立意要符合题意,不能跑题儿,更不能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观点 。在给材料作文时,立意要从所给的材料出发,紧扣题旨,不牵强,不偏颇,这是对文章立意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
如,1988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作文是根据所给的一般材料写一篇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材料如下:
人们把没有完成九年学业,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称“流失生”。据报载历代人才荟 萃的苏南某市,近两年来城乡初中“流失生”达一万余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些 本来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的莘莘学子,却“流”出校门弃“文”就“钱”了 ,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义务教育法规定范围内的学龄少年。这一令人忧虑的现象,是对未来 的警告!
从试题提供的材料看,可论述的问题很多,但都离不开对这种“流失生”现象的忧虑 ,离不开对这一现象是不正常的、对未来是不利的、应该改变的认识。如果把这篇文章写成 “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读书多少和挣钱多少不成比例”,“无钱办不成事”等,就跑题 了。一个考生拟题为“钱、流失生和未来”,把流失生现象和影响祖国未来的大问题联系起来,着重分析了流失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使议论构成一个关于“钱、流失 生和未来”的思考,从而呼吁社会要注意这个对未来的警告。立意就很精当。
其次,立意要深刻。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有了深刻的主题,便成功了一半。尤其是议论文,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然要有深刻的思想。初中生的考场议论文,一般都是给材料作文 。针对这种情况,每个考生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材料的表面上泛泛而谈,而应该深入挖掘其含义,提炼出高远而有社会价值的重大主题。
通常,给材料议论文不是用材料直接表达出其含义 ,而多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其深层的寓意。这正是考生应该下力气来挖掘的,可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方法,将文章的主题升华提高。如:1987年江西宜春地区中考作文试题,所给出的材料是这样的:
有的同学将大米饭随意撒在地上,有的将雪白的馒头丢掉,更有甚者,竟然用饭块或馒头当玩物逗闹。请你以糟蹋粮食的现象为素材,写一篇五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层面的意思:a浪费粮食是个坏习惯。b不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如果再深入挖掘一下便得出c对一代人的教育问题。如果这样下去,这一代孩子是无法肩负祖国振兴的重任的。显而易见,c是立意最深刻的。
第三,立意要新颖。
考试作文,针对同一材料和条件限制,千万个考生来做,立意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是很多的,如果你要想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只有高屋建瓴,独辟蹊径,写出立意 新颖、构思独特的文章,这样才会使你的文章鹤立鸡群,出奇制胜,受到老师的喜爱。
199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是“母爱”。一位考生写道:他见母亲将买回的虾按大小分拣了出来,心中窃喜,这下可有大的油爆虾吃。哪知母亲竟命他将大的给祖母送去,考生悻悻然,但母命难违。祖母见后十分高兴,说她有这样孝顺的媳妇真有福气,祖母预言他也一定能成为好孩子的。
如果读到这里就打住,人们往往会以为文章快收篇了,还无“母爱”一类字样,怕是跑了题。然而,该文的妙处恰恰在这里,它不落俗套,并不是从开篇伊始就写母亲 对孩子怎么怎么爱,而是收篇时点出主题,即祖母的寥寥数语,使小作者顿悟这才是真正的母爱——以身教来铸就孩子的品格。文章至此,母爱的主题在凡人琐事中得以升华,这篇考试作文也就使人耳目一新。
人们历来都对“狗咬耗子”持讥讽态度,但一位广东考生却“琵琶反弹”,反其道而行之,大书“狗咬耗子”的好处:因为“耗子”是害人虫,“狗咬”得有理、有利。这篇考试作文“狗咬耗子辩”可谓立论新颖。
作文立意时一定要谨慎。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在立意时贴近自己的生活,从自己最亲切、最常见、最熟悉的话题谈起,不要写那些空洞无物的陈词滥调,照录书上报上的现成语 ,也不要生拉硬扯将主题套入“大背景”,“小气候”之中,更不能无病呻吟地凭空想象或摆姿作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