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00个字。

  《范进中举》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主备人:东屯镇初级中学杨金花
  学习导航
  1、结合课本注释及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尤其是对古今词语含义的理解。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3、跳读课文,初步感知范进形象。
  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生在富家名门,他在与官僚、豪绅、名流、清客等的长期接触中,看透了他们卑污的灵魂、无耻的行经。更由于家道中落,由富而贫,饱尝了世态炎凉,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功名利禄由热衷而冷淡。他所处的时代,是在清王朝统治的前期,科举制度是清王朝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有力工具,影响广、危害大,许多知识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而追求功名利禄。吴敬梓反对这种考试录用人才的制度,反对这种应考做官的时尚,用讽刺手法写了《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约作于吴敬梓经历了家境的剧变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时期。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具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这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2、科举制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主要制度,分初步考试和正式考试两种。初步考试在县里进行,考上后叫童生(秀才)。正式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在省城考试,每三年考一次,考上叫举人,是候补官员,可做县官。第二年二月会试,在京城,由举人参加,礼部主持,考上叫进士。接下来是三次的殿试,在太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后,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后来成为封建统治的帮凶,成为镇压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封建科举的弊端:(1)读书人迷醉功名,没有其他的生活技能,不能维持生计;(2)科举并无客观标准,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3)科举制度下会形成炎凉世态;……
  3、课文之前
  一个同范进有着相似经历遭遇的儒生周进,考了几十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了困顿和屈辱,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侥幸中了举人,一步登天,坐上了“广东学道”。后来他主持秀才考试,见考场上有一位老童声,面黄肌瘦,胡子花白,衣衫褴褛,大冬天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便心生怜悯,判其为第一名。那个老童声就是范进。
  预习形成
  1、字词积累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侥幸()带挈()亲家()醺醺()癞虾蟆()
  攥()簿子()绾()啐()簇拥()
  腆着肚子()嗑西北风()
  2)、解释下面各组词语的意思,并给加点的字注意:喘息
  作揖中举相公长亲星宿往腰里揣
  编辑中间相与长久住宿一脚踹在塘里
  3)、下边词语现在已经不用,在后面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同的现在用语:
  行事()见教()桑梓()
  营生()兀自()些须()
  4)、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倒运: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商酌:权变:
  兀自:局不过:唯唯连声:
  讳:轩敞:谨具贺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