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1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授课者:郭少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九大特征,理清本文说明线索。
  2、理解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九大特征,理清本文说明线索。
  2、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曾参加过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和人民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著有《清代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二、 课文分析
  1、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引论。
  第二部分:(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三部分:(14-19)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第四部分:(20)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结语。
  2、让学生思考“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体会本文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特点。
  明确: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