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4道题,约6600个字。

  富东中学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许小东(2010.10)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6分)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迎来又一举世zhǔ()目的国际盛会——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将体现到来自全球的精彩展示之中,贯穿于184个日日夜夜。
  世博给了我们欢聚的机缘。秉()承“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让世界走进世博园,走进了“天下一家”的嘉年华。在世博这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实现文化的多元共享,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世博会将让世界更加美好。
  世博给了我们梦想的力量。世博会,见证东方古国的巨大进步,见证中华民族的智慧、活力和进取心,更见证中国走向世界的不懈努力,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将在世博会上尽情——世博会也将让中国更加美好。[]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举世zhǔ()目秉()承
  (2)第一段中有一处要加引号,请写出需要加引号的内容:“”。(1分)
  (3)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波浪线的词语。(1分)
  平台:
  (4)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选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酣然入梦踉踉跄跄萃不及防万懒俱寂
  一口同声风烛残年千锤百练据理力争
  错字    
  改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对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有的同学不以为然,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B.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C.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D.我们初二(1)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B.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C.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语文实践(6分)
  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
  ①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则俗语,一句诗句。
  人物          传说           
  俗语                 
  诗句                       
  ②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


  6、名句积累。(10分)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
  (2) 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         _______。
  (3) 人生自古谁无死,。
  (4)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___。
  (5)烽火连三月,。
  (6)“       ,        ”这两句诗是《泊秦淮》中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最能表达爱国诗人陆游把金人赶出国土,使国家恢复汉唐强盛愿望的两句诗是“       ,       。”
  二、综合阅读(45分)
  一、诗歌赏析(8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多于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7、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8、“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无为”的意思是       。(3分)
  9、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