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60字。

  《陈情表》教案
  youshin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抒情散文的文体、语言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说理、叙事与抒情的浑融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文言常识的掌握;作者真挚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提问法与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提问,通过回答进行点拨。
  2.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 讨论法:教师引导讨论和自由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章字词读音;整体感知文章;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中张本等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辈的辛勤劳苦。
  教学重点:第一段内容的作用的理解;文言常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时代背景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投影展示《二十四孝图》)
  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讲一下你熟悉的一幅图,或者谈谈你所了解的古代关于“孝”的小故事?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今天我们来学这篇被人誉为美文的《陈情表》,感受李密的孝情。
  2.文体介绍
  表: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
  二、 朗读与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诵录音,注意字音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播放录音)
  2、提问:《陈情表》,那么是谁陈情?
  明确:李密,字令伯,晋初散文家。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曾任蜀汉尚书郎,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
  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提问:向谁陈情?
  明确: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废魏称帝,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提问:陈的是什么情呢?
  明确:孝情。(引导)具体说是——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以期尽孝的由衷之情。
  4、那么李密通过什么方式向晋武帝陈述孝情的呢?
  (引导学生)明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是应该先动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提问、引导)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容易引起同情。
  三、 文本分析
  那么李密是如何动之以情的呢?下面分析第一段。
  1、 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段,依据书下注解自行疏通文意。
  2、 重点字词:臣以险衅:表原因;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夙婴疾病:被动;见背:宾语前置,见,我; 古今异义:不行;成立; 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词类活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
  3、 下面我们齐读,这一段。翻译,以句为单位。
  4、 提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摄作用。
  它总摄了哪几个方面?下面同学们4个人为一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