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350字。  徐沟中学高三第二次练兵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0、10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官场小说”发展迅猛,影响也日渐扩大。仅2009年l至3月间,“官场小说”的品种就达123种,超过了2008全年的118种。饶有意味的是,那个因受贿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的南京江宁区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在看守所曾向自己的律师郑重表示,他将打算写一部“官场小说”。贪官也要“亲自动笔”,这种极具戏剧性的新闻让“官场小说”越发受到关注。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所谓“官场小说”并非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命名”,而主要是“文学销售”方面的一个“分类”。现在被称为“官场小说”的作品,大致是由“反腐”题材作品脱胎而来,以所谓“官场”为舞台、官员为主角,描写当下干部体制的矛盾与领导层面的生存状态,既以编织生活化故事为主,又带有相当的纪实性成分。就反映生活、认知现实而言,这类作品也确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
  但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官场小说”之所以受欢迎,乃至畅销不衰,却是切合了一种更实用或更功利的需要。因为几千年来“官本位”意识的深刻影响,也因为公务员成为求职中的热门,一些人把“官场小说”当成了求职的“指南”与工作的“宝典”。有的网站的读书频道就投其所好,将部分“官场小说”包装成“官场中人必读的十二本书”,其中有“入仕必读书”,有“晋升必读书”,有“守位必读书”,有“洁身必读书”等。这种对位分类与对应推荐,意在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与文学无关。
  公务员队伍的体制化,既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当然就是直面现实的文学创作应予表现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这样一种含带了相当的独有特色的社情与国情,正为现实主义写作提供了丰沛的素材与鲜活的内容。但目下的所谓“官场小说’’领域,却是泥沙俱下,十分芜杂。一些比较流行的“官场小说”,大多没有走出摹写现实的窠臼,只满足于编造浅显的故事、制造热闹的情节,没有写出事象背后的生活肌理,尤其是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情。至于反思意识、批判精神等,更是微乎其微,难觅其踪。拿这样的作品放在文学的层面上加以考量,当属可写可不写、可看可不看;正因为不太值得评论和不大经得起评论,有关“官场小说”的评论,明显地缺失和缺席,与其销售和阅读的热闹构成了较大反差。
  但最近有两部这一类的新作,倒是富有新意,委实值得关注,它们是王晓方的《公务员笔记》、王跃文的《苍黄》。这两部作品都描写了贪官与“清官”,涉及了腐败与‘‘反腐”,但其主旨并不在这里,而是独辟蹊径地把镜头对准身处夹缝中的中层干部或底层公务员,写他们步入“官场”的种种不易与身居“官场”的种种尴尬。由人在“庙堂”的种种无奈,作品写出了人与环境、人与体制的深层矛盾;由基层干部的个人命运与内心焦虑,作品又在揭示令人深省的社会问题时叩问了人情、人性。这样的作品,从所谓“官场”入手,超越了“官场”本身,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与相当的文学意义。
  概而言之,“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写作倾向,目前还多是一种与社会热点相对应的“文化现象”,它虽然拥有相当多的读者受众,但只有充足的“文化气场”,缺乏应有的“文学气韵”。作为直面现实的文学写作,要达到现实主义艺术的已有深度与高度,当下所谓的“官场小说”还有较大的进步距离与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做到既“现实”又“艺术”,既好看又耐看,这是摆在写作者、出版者与阅读者面前的一个共同性课题。
  (摘自2009年10月22日《文汇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官场小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所谓的“官场小说”,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并非“文学题材”的一种“命名”,主要是“文学销售”方面的一个“分类”。
  B.“官场小说”是由“反腐”题材作品脱胎而来,以所谓“官场’’为舞台、官员为主角,描写当下干部体制的矛盾与领导层面的生存状态。
  C.现在的“官场小说”作品尽管以编织生活化故事为主,但更带有相当的纪实性成分,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D.因为“官场小说”切合了一种更实用、更功利的需求,所以现在很受欢迎,乃至畅销不衰,成为了一些人求职的“指南”与工作的“宝典”。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在“官场小说”广受欢迎,与其被对位分类与对应推荐有关,并非凭借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造诣取胜。
  B.由于“官本位”意识的深刻影响以及公务员成为求职中的热门,因此“官场小说,颇受一些人的青睐。
  C.“官场小说”在揭示令人深省的社会问题时叩问了人情、人性,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与相当的文学意义。
  D.王晓方的《公务员笔记》和王跃文的《苍黄》都属于“官场小说”中的亮点,富有新意,确实值得关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官场小说”大多没有走出摹写现实的窠臼,没有写出事象背后的生活肌理和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情,没有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
  B.把“官场小说”放在文学的层面上加以考量,当属可看可不看,因此其销售和阅读之间构成了较大反差。   
  C.有关“官场小说”的评论,存在着明显地缺失和缺席,根源在于一些比较流行“官场小说”缺乏应有的“文学气韵”。  
  D.“官场小说”作为直面现实的写作,要达到现实主义艺术的已有深度与高度,还有较大的进步距离与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高仙芝,高丽人。年二十余,以父功补游击将军。数年,父子并班。仙芝美姿质,善骑射,父犹以其儒缓忧之。初事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不甚知名。后事夫蒙灵察,乃善遇之。开元末,表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①,其王为吐蕃所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羁属吐蕃。自仁琬以来三讨之,皆无功。天宝六载,诏仙芝以步骑一万出讨。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②,经疏勒③,登葱岭,涉播密川④,遂顿特勒满川⑤,行凡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乃分军为三,使疏勒赵崇玼自北谷道、拨换贾崇瓘祐自赤佛道、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约会连云堡。堡有兵千余。城南因山为栅,兵九千守之。城下据婆勒川。会川涨,不得度,仙芝杀牲祭川,命士人赍三日粮集水涯,士不甚信。既涉,旗不沾,鞯不濡。兵已成列,仙芝喜,告令诚曰:“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遂登山挑战,日未中,破之。拔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万计。
  仙芝欲遂深入,令诚惧,不肯行。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三日,过坦驹岭,岭峻绝,下四十里。仙芝恐士惮险不敢进,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先语部校曰:“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