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字。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
上华中学 钱佳
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冰山理论”。
2、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产生对和平的热爱。
3、了解叙述角度的类型,掌握全知角度和有限角度的特点。
4、分析人物塑造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对话描写的作用,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叙述角度的类型及其作用。
2、分析人物对话,赏析人物形象,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请问大家最近有没有去过上海世博会?如果去过的同学一定会非常感慨吧,众多的国家齐聚上海世博会,展现了各国和乐融融的场面。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仍然时刻发生着战争,大家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可是我们一定从众多的途径接触过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请问有没有同学为大家讲一讲你曾读过哪些描写战争的作品?
(可提示学生《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等曾经上过的作品。)
我们曾经学过这么多有关战争的作品,战争带给我们的最深的印象一定是“残酷”二字,他让一个人失去所有的亲人,让一个天真的孩子变成了残疾,让一个无辜的小女孩躲进阁楼却仍然遇难。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战争的小说,来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在战争中遭遇了什么。
二、 作者介绍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这篇小说的作者美国作家海明威。对这位作家我们应该并不那么陌生,能否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海明威。
(学生介绍,老师适时总结,海明威的经历,“硬汉”的特点,他的主要代表作等)
(播放幻灯片,展示作者海明威的信息和图片)
海明威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冰山理论。冰山漂浮在海面上,可是人们看到的仅仅是冰山的十分之一,冰山的十分之九还隐藏在水面之下,这个比喻代表了什么呢?海明威主张作品的语言要简练含蓄,他的语言曾被大家称之为“电报式”,语言极其简洁,这应该也和他曾经担任过战地记者有很大的关联吧。但是在简练的语言之下,是内容极大丰富,就像冰山一样,看到的仅仅是十分之一,而需要你从中体会的却有十分之九。我们今天,就来感受下这座冰山,学习这篇《桥边的老人》。
三、 检查预习成果,请学生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总结出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
(提醒学生特别关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
故事发生在战争期间,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在一个复活节的礼拜天,“我”是一名士兵,在埃布罗河地区准备过桥去侦察敌情,在桥头发现了一位老人,和老人展开了一段对话。
请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2、 渲染出了小说整个的萧条、悲凉的氛围。
请学生体味,海明威仅仅描述了桥边的一个场景,并在小说结尾有意无意地点了一下,故事的整个背景就展现了出来,并为小说作了铺垫,渲染出了小说的氛围,这就是一个冰山理论的运用。
四、 一篇成功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人物塑造,请学生们回忆人物塑造的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