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00字。  荆轲刺秦王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刺秦缘起、经过以及结局
  2、了解《战国策》基本知识
  3、掌握本文重点词语以及特殊句式,背诵“易水送别”一段
  4、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学习其慷慨凛然的英雄气节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重点词语以及特殊句式
  2、分析荆轲、樊於期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三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都以前听过“荆轲刺秦”的故事,关于荆轲,历来对他褒贬不一。北宋苏洵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如陶渊明,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种种不同的评价,现在我们就回归历史,去看看荆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二、熟读全文:(10分钟,要求标明段落)
  A听录音,熟悉生字词。
  B带问题自主探究式阅读:
  1、为什么刺秦?——秦军来犯
  准备:人头、地图、匕首、助手
  2、怎么去刺秦?——
  过程:贿赂宠臣、刺杀
  3、结果怎么样?——失败
  三、逐部分进行翻译,让学生解释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第一段:破、北、略
  第二段:“岂可得哉?”——难道能做到吗?   微,没有。  “秦王购之金千斤”——介后、省略、定后   “说”通“悦”  以,因为。 更,改变。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辜负了樊将军的一片诚心
  第三段:“遇”,对待。   深,残忍。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将军的父母以及同族的人,都被杀死和没收了。    善,好好地。   把,抓住。   揕,刺。  见陵之耻,被动句。陵,侵犯,欺侮。  “将军岂有意乎?”——将军是否有这种想法呢?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 第二课时
  一、划分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2) 行刺的缘起(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
  燕国危亡之际,太子丹就请荆轲谋策,荆轲想用樊於期的头取悦秦王,以便行刺,太子不忍,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3-6) 行刺的准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