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127字。

  有计划、细安排、讲实效——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教学系列的思路和安排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林  健 苏  萍 丁  立 郑咏梅
  一、目前现状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学校尤其突出。这些问题是:
  (1)文体意识欠缺,议论性不强.
  (2)缺乏思路,没有逻辑
  (3)材料不足,论证乏力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
  这是我们从高一的两次区统考和学校的两次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情况发现的。我们的重点班在缺乏应试技巧的情况下,作文的得分和普通班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平均分要么相同,要么比受过简单训练的普通班还要低。我们觉得这不是偶然,因为缺乏系列强化训练的学生在写作考试作文方面是有不足的。但是我们备课组认为,在高一还是要让学生对于作文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作文是做人,它的根本不是应试,写自己所思所想,表达自己是真正的目的,所以我们认可了学生自由写作和表达的状态,给他们一个敢于表达的时间和机会,然后接受考试中作文的失利,明白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应试,从而以一种更好的心态去接受对于应试技巧的认可和接受。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在高二上学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准备,在下学期实施了作文首先是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序列计划。
  二、具体安排
  1.课时安排
  每周一个连堂课,3周中有两次连堂课上作文教学序列的内容。一篇课外作文,一篇课内作文。其中一节课讲评,一节课作文,2节课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
  2.内容安排:学习审题立意,设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选取真实、典型、充分的论据,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安排议论文结构布局等。
  第一练   审题立意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文题命题的构成、掌握作文题的审题方法  
  2.通过演练使学生增强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通过审读文题学会把握角度和重点,确定所写文章的立意,即表达的情感,体现的态度等。
  教学重点: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作文的审题,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并认真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审读中任何一处疏漏或偏误,都会导致偏题跑题,所以,审题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二、几种常见的作文题型
  1.材料+提示语+话题(题目)+要求
  2.材料+提示语+范围(体会、看法、选择一个角度)+要求
  3.命题作文
  三、如何审题、立意
  审题技巧
  1.逐字推敲,抓住题眼,主要是切准题目的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的立意。
  2.全面理解,切准关键,
  3.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1.审材料
  材料是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审题时,考生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
  方法: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举例,2005年高考全国卷III语文作文题《忘记与铭记》的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分析:关键词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有很强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考生只有正确读解材料的内涵,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