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360字。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10—11学年度上学期10月18日自测
  高三语文
  出题人:唐茵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心广体胖(pán)    呱呱坠地(gū)    禅让(chán)      创口(chuāng)
  B.怙恶不悛(quān)   暴殄天物(tiǎn)   蛮横(hèng)     字帖(tiè)
  C.嘉言懿行( yì)    悄然无声(qiāo)   泥古  (ní)     晋谒(yè )
  D.溯流而上(sù)      狼奔豕突(shĭ)    祓除(bá)       赡养 (zhā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2)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只是含蓄地点拨,言在此而意在彼,      说明着什么,      隐喻着什么。
  (3)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          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A.质疑  不仅/而且  筹措               B.质疑  不是/而是  筹办
  C.置疑  不是/而是  筹办               D.置疑  不仅/而且  筹措
  3.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市今年将扩大新区的建设力度,把它建为一个集行政、办公、旅游、度假、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B.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善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D.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二.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人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发掘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陶器。彩陶集实用和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艺术、工艺于一体,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反映了原始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情境。可以说,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出现了彩陶。中国彩陶的发展、繁荣和衰亡历经4000年之久。尽管彩陶文化并非是一种考古文化,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除了各种各样的石器外,绝大多数是以陶器为其重要表征的。其中,色彩绚丽、图形优美、造型多样、工艺精湛、数量较多的各种彩陶,更成为这一时段最有系统、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并因此而成为华夏远古文化的一种鲜明特征。“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以在遗址中发掘的红底黑彩的陶片作为重要证据,而“仰韶文化”之所以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鱼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和以鸟纹、花卉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也是以遗址出土的彩陶纹饰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志。
  据估计,中国出土的彩陶约有5万多件,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绝大多数都是日常实用器皿,如盆、碗、壶、罐等等,分布的地域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其式样繁多,并随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