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无锡市硕放中学 过飞
教学目的
1.阅读本文,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与朗读中体会作家那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习那种谴责侵略、对被侵略与被掠夺者的同情的优秀品质。
2.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学习含义隽咏意味深长的语言。
3.学习作者带有深厚感情来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1.阅读本文,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与朗读中体会作家那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习那种谴责侵略、对被侵略与被掠夺者的同情的优秀品质。
2.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学习含义隽咏意味深长的语言。
3.学习作者带有深厚感情来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学习含义隽咏意味深长的语言。
2.学习作者带有深厚感情来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新课
以下列几种方式中的某一种导入:
导入一:以圆明园遗址的图片导入;
导入二:以雨果的有关故事导入。
导入后让学生完成对雨果与圆明园的介绍,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介绍。如果学生介绍重点不甚突出,则教师适当补充。
附:
1.雨果
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生于军官家庭。1827年发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人民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教会和专制。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了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等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生活之艰难。《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