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端午日
沈从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习俗,揣摩精彩的场面描写。
2、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设想:
通过课文的解读,了解湘西端午习俗——赛龙舟;通过龙舟竞赛的场面分析,感受奋发向上、合作竞争的端午文化氛围;通过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及如何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遗产的问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媒体:投影仪、风俗资料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五一长假、十一黄金周,大家都过得还好吗?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哪些节日?(指名说一说节日的名称即可,如植树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沈从文笔下的带有湘西风情的《端午日》。
二、研究奠基——解读文本
1、自由朗读,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2、重点研讨文中的场面描写:
1、端午节这一天全茶峒的人做了哪些事?(赛龙舟、追鸭子一直到天黑。)
2、文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场景?为什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后作一些具体的解说,着重分析赛龙舟的场面。
可以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出这一部分,然后问:这个场面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情景?
第二个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准备充分,一点不马虎。
“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暗示了竞争的激烈。
龙舟赛时,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准确而传神的动词,写出桨手、带头的、鼓、锣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赛船场面热烈的气氛。可以齐读课文的这一部分加以深入的体会。
“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
这一场景给你什么启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3、本文主要的是写龙舟竞赛,那赛前的准备和赛后的奖励办法是否显得多余呢?分析一、三两个场面描写,得出结论:不多余,是从侧面烘托出龙舟竞赛紧张、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第一个场面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
交代当地端午日的习俗后,介绍了划船的地段和终点,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作铺垫。
“莫不穿了新衣”显示过节的喜庆气氛。
“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民风淳朴,显得虎虎有生气。
“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真是迫不及待。
“莫不倒锁了门”,表示全家出动,家家如此。
“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当官的、当地有身份的人也不例外。真正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这一切都说明了端午日的庆祝活动在当地可谓是一大盛会。
(2)第三个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赛的盛况。
写划船竞赛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同样显示出气氛的热烈。
4、龙舟竞赛过后的追鸭子的情景,小声读一读,说一说读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