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
2、学习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想: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文章,通过查字典解决生疏的字词的音义问题,课堂上稍作补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端午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节日的名称,也了解了不少的节日风俗。今天,着重了解一下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大年。请看刘绍棠创作的《本命年的回想》。
二、解题:
什么叫本命年?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每十二轮回一次。
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是十二岁。
本命年有何习俗?本命年的人,系红腰带,穿红裤衩,腰上系大钱……目的是为了避邪、祈福、平安。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体现。
三、研读课文:
1、文章写的是有关过年的习俗,可全文的开头一段并没有涉及过年,这样写是否多余?能否删去?
不多余。文章的开头一段之所以讲这二十四节气,目的是为写过年作衬托,以此来说明过年是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节日。
2、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春节还有哪些俗称?过年、过大年、大年
4、我国春过大年时,除了人们在一起享受一年下来的劳动成果外,还寄托着怎样的期盼?
如这样一些期盼:展望未来、国泰民安、祈求好运,恭喜发财、身体健康,老人长寿、年年幸福;祝愿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共享天伦之乐、邻里和睦,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奔前程。
5、了解过年的红火情景,分组合作完成:第4段写了过年的哪十件事?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2)十件事分别是什么?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杀生禽、备食物、送灶神、换门神、除夕夜、拜年
(3)划出文中描述每件事的起始句。
6、品味语言: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1)吃腊八粥时,为什么说“舍不得吃”,又说“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俭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
“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是因为太好吃了,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 么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这两句话看起来既矛盾又统一,使人显得真实可爱,富于情趣。
(2)“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下界才能保平安”,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滑稽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
(3)“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换岗”一词显得幽默。如同上面写灶王爷一样,对于换门神的描写也表现了乡亲们的虔诚,寄托着他们想过安安稳稳日子的美好愿望。
(4)“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两个词语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的。“欢乐”从下文来看,这一天的晚上,“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们可以“放鞭炮”;“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因此说是欢乐的。而之所以说“庄严”,从下文来看,“小丫头儿不许出屋……也不许睡觉”,因此说是“庄严”的。
7、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回想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呢?
作者对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的回想,是想表现对传统文化和童年欢乐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1、试从课文中任意找出两个习俗来加以点评,说说这习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或期盼?
(1)腊月初一的炒年货,展现了人们为新年而忙碌的“忙年图”,表现了们在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时的喜悦之情,使读者感受到新年渐近时的“过年”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