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中孔子教育思想初探
——兼谈语文新课标中的教育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社)中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编者精心选编了《论语》一书中孔子谈学习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精练简洁而意蕴深厚。这些对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应该是大有裨益的。而在这十则中所体现出来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实在值得我们做教师的深思。
一、“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十则中的第一则中的话。孔子在这里强调的“学”、“习”二字意即“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练习、运用”的意思。其中孔子尤其强调的是“习”字,即实践、实习(中学语文课本注释及教学参考书多解释为“复习”,这是不符合孔子本意的)《中庸》里把孔子提出的学习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简化一下,其实就是“学——思——行”三个阶段,“习”是包括在行之中的。可见孔子对于“习”即“实践”的重视。这也是孔子极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