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45张。从作者简介、配乐朗诵、疏通词句、文段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几个方面展开学习,文段分析时图片配合恰当,结构图示直观,拓展延伸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有教案,约2880个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厦大附中陈佳蓓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孟子》的语言特点。
  2、反复朗读课文,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3、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如使动用法,通假字等。
  4、教育学生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逆境磨炼人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分析文章内容,特别是深入理解第二、三两段。
  2、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力争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出示幻灯片2)
  同学们,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吧。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在患难当中矢志不渝,立志报仇,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的雄风。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却沉溺于安乐享受之中,以至于最后重蹈覆辙。那么,越王勾践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幻灯片3:题目)
  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5)
  二、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6、7)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他主张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他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三、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幻灯片8)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顿,感受文章的气势和美感。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和气势。
  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指正朗读中的不当之处,教师点拨。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