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让诗意在童心中流淌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小学  伍星慧
别林斯基说过:一个民族的诗歌是一面镜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这面镜子照见了我们中华民族充满想像力的灵魂。从西周初期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到标志着诗歌的第二个辉煌时期《楚辞》的出现,再到家喻户晓唐诗宋词的盛极而至,无论哪一个时期的诗歌作品,都让我们为之折服。我无法想像,那是怎样自由而豪迈的年代,能使得这些诗歌成为千古绝唱,形成这样一个巨大而流光溢彩的语言文字磁场,以至今天,我仍然是以一个无比虔诚的稚子眼光在仰视着这个磁场的“灼灼其华”,而总觉得无法走近它们。
从《诗经》的开篇“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开始,诗歌就给了我们一个有着无穷想像空间的意境:水鸟儿关关和唱,在那河心的小洲上。。。这是一副有声、有色、有活力的生活画面,我们把这样的画面称之为“诗情画意”。我们亦从无数的中国诗、中国画、中国乐曲里体会到了这样的诗情画意。对一个人来说,能体会到这一种意境,是件很愉快的事。诗人歌德就曾说过:“为了不失去神给予我们的对美的感觉,须天天听点音乐,天天朗诵一点诗,天天欣赏一点画”,是的,如果一个人对美的东西缺乏感受力,对于个人,只是一件可惜的事,但对一个民族,特别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民族来说,那便不仅仅可惜,更是一种悲哀了。
优美的文字,华丽的语言,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继承下来呢?如果能在儿童的心中,播撒下诗歌的种子,又何乐而不为?如果能“以诗育人”,不光老师讲诗、学生读诗,还能通过让学生写诗,保持他们那一颗敏感的童心,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通过他们的想像、用诗的语言将生活之美表现出来,那该多好!因此,我萌发了教孩子们写诗的想法。
一、诗教的可行性调查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
有人抱怨现在的孩子冷漠,其实如果教给他们一个适合的宣泄方式——诗,也许这样的抱怨会有改变,如果任由他们孤独地沉溺在虚拟的游戏、网络世界当中,那样他们的情感空间当然会越来越狭窄。
或许,你会怀疑孩子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但请不要以成人的、学究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诗,也不要将诗歌人为地将之“神“化了。比如说电脑,曾经许多人一提到它就觉得它很高深莫测而望而却步了,其实我们要操作它,非专业人士根本无须掌握那么多,照样可以享受电脑带给我们的快乐。写诗也是一样,并不是指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诗人,咱们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多诗人,我只是希望通过诗这样一个载体,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让他们知道诗就在我们身边:大海是诗,小溪也是诗;蓝天是诗,小草也是诗。。。。我想这样,就已经达到了诗歌教育的目的。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说过:“诗歌在各国都比散文起来得早。”“诗歌是最早出世的文学,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事实”,既然人类的启蒙都从诗歌开始,我们对儿童的语言文字教育,为什么不可以从诗歌开始?
同时,诗歌又是一种充满音韵感的文字。古时候的儿童蒙学读物,有《三字经》、《四书》、《五经》、《幼学琼林》等,这些读物有一个共同点:充满音乐般的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儿童对这种充满音韵的文字是喜闻乐见的,诗歌正是这样一种文字,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诗歌教育是儿童语言实践的最佳方式。
翻开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我们也可以看到它有这样的描述:
1、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2、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 注重情感体验与实践,有丰富的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目的与诗歌教学的功效有着惊人的相似。由此可见,诗歌教育也能顺应现代语文教育的理念和需求,正是现代语文教育所需要的。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面对当前相对薄弱的诗歌教育,我们应当引领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最直接的心灵感受与外界事物对话,用极具个性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让校园里流淌着诗情画意,让他们的一生与诗同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