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学习目标: 1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积累优美词句,能自主发现、鉴赏、仿写精彩的语句语段。
2通过文本情境再现和创造性的描写,提高形象感知能力,总结形象表达规律,掌握和运用写景状物常用的衬托、比喻、象征等手法。
3逐渐养成边阅读边评点的习惯,注重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学会搜集同题材资料并归类储备。
4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增强交流和合作意识。
5通过观照自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然意识,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完成“读书金钥匙:摘录与评点”中的各项活动。
相关资料:
颜元叔:台湾大学教授,湖南茶陵人,当代散文作家,“以刀为笔,刻画着时代的斑斑点点,鞭笞之间,故是怒目金刚,看看流脓淌血,纸背却怀着一副菩萨心肠。他凭知识良心,去丈量历史,去入世生活,故可在众浊之中见清澈,在嘈杂中闻清者。”著有散文集《人间烟火》《玉生烟》等
陶渊明: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