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黑龙江省林口县第四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02 KB
评级:
时间:
2010/11/18 8:37:45
下载:
本月:1 总计:3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2题,约9120字。
林口县第四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1一6题涂在机读卡上
第一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每小题3分)
户籍改革:一纸难载权利之重
谁都知道户籍制度要改革,可怎么改,探讨持续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全国人大代表、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的说法不能一刀切,大城市与小城市肯定有区别。代表着官方思路。
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石家庄等城市,已经开放了户口。而能否取消户籍制,最大的争论点在大城市。像北京,现在已经接近2000万人口,放开户口,迅速涌进的人口会不会将城市压垮?管理者的思路是希望通过限制人口准入,来缓解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等多方面的压力。此种方式备受责难。反对者认为,即便有户口限制,也无法阻挡外来人口。北京每年只有一万多个户口指标,外来新增人口却有四五十万,指望户口挡住移民,一厢情愿。
遭遇批判的户籍制度,关键不在有没有户口这张薄纸,而在这张纸承载了太多内容,它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潜在利益捆绑在一起。正如一些论者所言:“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大多数的社会福利都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诸如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简单得多了。人口流动性就会降低一点。”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不能在户籍管理制度上做文章,而应该首先解决公共产品配置不公的问题,然后再改革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的形式主义更是要不得,所谓的“省级户口”“县级户口”,或者模仿国外的“蓝卡制度”“绿卡制度”,“除了延续我国户籍管理制度中的不平等条款之外,还会把户籍作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让乡村居民为进入城市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公民的迁徙权、受教育权,还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的必然流动,以及每年春运期间数亿人的“转战南北”,都让户籍改革迫在眉睫。
人们等不及。于是就有这样的追问:一年一年总是疑似坚冰将融的户籍改革,何时能有实质性突破?怎样才能真正破除部门利益的壁垒?还自由迁徙的权利于公民到底有多难?
户籍改革是权利问题,同时也是利益问题。在利益之争上,一直没有捅破的一层纸是:本地居民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说“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的,一般都是本地人。这种保护主义在“人权”层面上,肯定说不通。但如果我们承认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话,当地人“偏狭”的自我保护也并非“十恶不赦”。而制定政策的地方政府,不会不考虑“本土意见”。
所以,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另一派主张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之所以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除了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考虑因素。
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制维持多年的国家,户口问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审慎妥当的改革当是理性的必然,但不要忘了,权利高于利益,中国的各种改革,一直都是“带着问题”上路。
(取材于2008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户籍改革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虽然备受非议,但挡住了移民,缓解了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B.有些地方进行了户口制度改革,或推出省、县级户口,或模仿国外的蓝、绿卡制度,这些有益尝试因没有彻底放开户口,受到专家质疑。
C.户籍改革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的国家,无疑是要审慎妥当些的。
D.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和兼顾“本地利益”因素的综合考虑,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
2.对目前户籍制度改革成效不显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
B.管理者担心放开户口,人口迅速涌进,会给城市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带来多方面的压力。城市本地居民担心自身利益受损。
C.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是不可能的事。
D.户籍与住房、教育、社保等潜在利益和社会福利捆绑,涉及资源配备问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探讨已持续了很多年,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B.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C.每年的春运,数亿人的“转战南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真正进行了户籍改革,春运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D.城市居民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认为“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这种“偏狭”的自我保护中也有其相对合理的利益诉求。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6题。(9分,每小题3分 )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2011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题 人..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黑龙江省“五校联谊”2010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人教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