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20字。

  《诗经》两首教案 
  甘肃永昌县第一中学   张永宏
  教材分析 
  《<诗经>两首》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开创了赋比兴的手法,在教学中要对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引导分析,以达到鉴赏的培养目标。《诗经》是四言古诗,要指导学生会朗诵四言古诗,使其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感情、感知人物,理解《氓》中体现的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理解培养《采薇》中表现的家国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诗经》,对其是有所了解的;况且在必修一中接触过现代诗歌,应该说对诗歌的学习已有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储备。在高中阶段再次接触《诗经》,应着力培养其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并强化朗诵,扩大阅读面,加强写作,重视练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体现主导者的作用,以读代讲,精讲精练,落实“两主双效”的理念。
  教法探究
  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引导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经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1、提倡美读,强化背诵。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2、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诗歌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理解“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氓》,第二课时学习《采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而《诗经》中的作品正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情真挚充沛,风格淳朴自然,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诗经》这民族诗河的清新的源头、璀璨的诗空中的耀眼明星吧。
  二、检查预习
  1、完成下列填空
  《诗经》是我国第__部的诗歌总集,又称《   》或《    》,搜集了从公元前__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__世纪春秋中叶的诗歌,开创了我国                   诗歌。《诗经》的“六义”是指: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注音
  氓(   )    蚩蚩(    )   匪(  )来贸丝    愆(   )期
  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   尔卜尔筮(   )
  以我贿(   )迁    于(  )嗟(   )鸠兮    犹可说(   )也
  其黄而陨(   )    淇(  )水汤(   )汤    渐(   )车帏裳
  靡(   )室老矣     夙(   )兴夜寐    咥(  )其笑矣    
  隰(    )则有岸    言笑晏晏(    )
  3、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
  (说明: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这可以根据具体班级而定。)
  三、阅读文本,初步感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