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河南郸城三高 胡敏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慨:从小学到中学上千课时的作文教学,可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字不成字,句不成句,文不成章,每次作文课,台下总是怨声四起,学生厌烦作文,害怕作文,可谓谈"文"色变。尽管教师苦口婆心力陈作文重要或声色俱厉以纪律恐吓或殚精竭虑变换作文花样,也无济于学生作文中无奈的窝囊窘况,其实,这里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注重语言素材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说要建筑高楼大厦,首先要准备好建筑材料;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准备好语言材料,有了语言材料,就能根据构思完美地巧妙地生动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那么语言材料从何而来?我从三方面谈谈语言的积累。
   一、从生活中积累语言。现在,学生的生活视野受局限,他们生活的空间几乎是学校和家庭这两点一线之间。近些年社会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学生作文除了写写自己的家庭、老师、同学以外,就再没什么可写了。语言材料缺乏,写作源泉枯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谓"人情练达"就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离开了生活,一切文章都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就要拓宽学生生活视野,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沉闷压抑的教室中走出来,有较多的时间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去体会生活、领悟自然,从中激发灵动的新鲜的语言材料。同时身边发生的事情,也要细心观察,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争吵,家乡的变化,自己的梦幻,编织成了生活的五彩花环。只要留心去积累,把这些从生活中感发的语言,观察到的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记录下来,尽管这些材料还有些零碎,不能构成一篇完整作文,但它们直接来自生活,新鲜,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积少成多,这样写文章时何愁没有新鲜、丰富的语言。
其实,只要是学生从自身生活感受到的,语言就新鲜活泼。曾有个学生,成绩一向不错,只是偶没考好,在写考试总结中写到,"当老师说有些学生刚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于是我就自作多情地觉得有一条肉乎乎的尾巴,在我背后高高翘起,很长很长,真的快触到天了,是我吗,那是我吗?那个尾巴翘得高高的人是我吗?"这一处通过想象描写的的感受就很新鲜,很可爱,她把这次没考好挨老师批评时的心理刻画的形象极了,就是因为那是她当时的真实感受,切身体会,所以写出来才真切感人,新鲜可爱。叶圣陶早在1934年指出:"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真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