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480字。  临汾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诗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7分)
  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⑵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⑶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⑷《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的“易水送别”一段,荆轲表现的慷慨激昂,高声唱出了“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名句。(《荆轲刺秦王》)
  ⑸樊哙曰:“                                   ,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⑴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⑵《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对于中华文化,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这一点,从千古流传的成语中可见一斑。请从上面的选段中找出两个成语。(2分)
  (           )和(           )
  3.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2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哦,汉语,奇妙的精神造物!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舒婷)每于关键时刻,却因语言的缺乏而抓耳挠腮、脸红脖粗甚或搜肠刮肚、顿足捶胸——那份尴尬、那份难堪,远胜于皮肉的创痛或呼吸的窒塞。
  生为中国人,却不曾留意汉语的美妙;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话,却不曾真正领略过汉语的风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又是怎样的遗憾、悲哀或者不幸、罪蘖?!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汉魏古风,唐诗宋词,元明剧曲,明清小说……这是一座座怎样神奇瑰丽的宝库啊!你怎能竟然屡过其门而不入?
  请听听语言学家的礼赞吧:汉字,除了声符的表音作用之外,兼有形象性和表意性;汉字的形和意,不仅沉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可见,汉字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汉字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又具有整齐的结构美和悦耳的音乐美。若论书法之妙和吟诵之美,其气象万千、其铿锵有致——实乃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相与媲美的。汉语讲究严格的词序、句序,稍有颠倒,表意则变,“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有天渊之别。然而方块之间却也自由灵动、意味无穷!汉语言简意赅,词少意丰,又有突出的逻辑性、涓永的含蓄性,无比的简洁性……
  ⑴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创痛 (    )          瑰丽(    )       媲美(    )       
  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
  应改为            ,             应改为                。
  ⑶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2分)
  应改为            ,             应改为                。
  二、 阅读与鉴赏(40分)
  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5分)
  菊   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九月八”,诗中指重阳,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与“甲”押韵。
  题画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