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文字资源约2990字,适合江苏高考要求,重点探索如何解答论述类文本,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一教时完成,公开课课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6.怎样理解李逵是一个纯朴的嗜血者(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解答时分别讲清“纯朴” 与“的嗜血者”的内涵即可。
【答案】(1)李逵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3分,每点1分)(纯朴)
(2)李逵崇尚暴力,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没有悲悯之意。(3分,每点1分)(嗜血者)
17.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
②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③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这在文中基本可以找到原话。如第二段中“《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的形象。”第一段也有“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正是作者的观点。理解鲁迅的话在下一句有一个关键词,“《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中的“却”,这一转折连词正表明鲁迅的观点与《水浒》的作者是相反的,与本文的作者是一致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