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青田县东源镇中学  周岸
想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脑的思维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想象力能把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较快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尤其是能把一般的原理、思想具体化,从而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想象,可以从文章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引出自己脑海里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借以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可以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不在眼前的事物,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都可通过想象表现出来,使文章富于形象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我认为:其一、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因为人的知识领域的大小,生活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想象的广度和深度,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越丰富,想象要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做法是经常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起读了另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石缝间的生命》,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坚强与伟大。 其次,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象。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时候,让学生们欣赏了与课文相关的图画,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而不仅仅是从文字中得到美的感受。此外,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味、观察、比较,以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其二、 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着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生动的语言,就象“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学生的想象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如分析一篇洋溢着细腻情感的散文时,我通常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全文,以声音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领略其语言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