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70字。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盐城市第一初中 胡冰
一.教学设想: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这堂课的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为什么而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全文中共有五处朗读,自由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即“也”“而” 的使用,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翻译、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另外,初三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样 至关重要,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一课时。
(2)课型:赏析课。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先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书上201页第二题的加点词:
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
霏: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若夫霪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
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乐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名:名之者谁(命名) 卷卷有爷名(名字)
乎:颓然乎其间者(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
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师:同学们复习得很好,这节课我和大家再次走进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