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30字,与《边城》教案12第一课时部分重复。
《边城》教案
沈从文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边城”所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
2.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和语言特色;分析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3.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
知识能力结构: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边城”所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难点:
1.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2.体会“边城”所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
素质教育关注点:
1、面对悲剧而不悲观的达观意识
2、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析、 讨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注意事项:
提前阅读小说《边城》,重点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生平:
1.湘西少年:
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军旅生涯:(1917――1922)
一到第二天,各处团总来见司令供办给养时,同时就用绳子缚来四十三个老实乡下人。当夜过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询问了几句,各人按罪名轻重先来一顿板子、一顿夹棍。有二十七个在刑罚中画了供,用墨涂在手掌上取了手模。第二天,这二十七个乡下人就被簇拥到市外田坪里把头砍了。(《清乡所见》)
3.抒情诗人:《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4.被流放的歌者:
“一切终得变,从大处看发展,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则无可怀疑。用笔者求其有意义,有作用,传统写作方式以及对社会态度,实值得严肃认真加以检讨,有所抉择……人近中年,情绪凝固,又或因性情内向,缺少社交适应能力,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起步,此时却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
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载《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第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