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00个字。

  广东省平远县八尺中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2010、12
  单位:平远县八尺中学
  出题人:肖强
  第一部分基础整合(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晕圈yùn  恹恹yàn  盎然àng  B、干涸gù  甬道yǒng  韶华cháo
  C、婆娑shā  迁徙xǐ  荒诞xián  D、虬枝qiú  猗郁yī  湛蓝z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200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黄飘蕾同学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是摆在新化人民面前的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D.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夏天的白马水库碧波,绿树葱茏,风景如画,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
  B.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阳光灿烂、繁花似景,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
  C.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D.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内行动、境外指挥,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寓言《秋水》。
  B、《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写高原之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容量。
  C、《孔乙己》以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这个“小伙计”就是作者鲁迅。
  D、《草莓》这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了九月莓的特性,并由此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5、古诗文默写填空。(任选有把握的4小题作答共8分)
  ①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      __.
  ②《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③王安石的“,”,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往往十有八九,这个时候我们习惯性的用苏轼的《水调歌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别人。
  ⑤《约客》中堪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⑥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_____________ 。
  6.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3分)

  7.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 _

  第二部分阅读(共49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9分)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2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